期望的力量

2018-01-27  来自: 河北勇振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:806

期望的力量

    期望即家长希望孩子达到什么目标的一种心理,它表现为家长对孩子成就的盼望,它会通过家长的语言、表情、眼神、举动传送给孩子。适当的期望对孩子的推动力是很大的。它本身就带有一种“隐蔽的强化作用”,它通过孩子的知觉和投射两种心理机制,自觉意识或自发无意识受到良好的激励。日积月累的反馈使孩子就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家长的关怀和信赖,于是就产生了较为持久的努力和进取心,同时,子女时时将自己与家长所期望的形象相对比,找差距,自觉地以此来调整其个人的学习和生活,以努力达到家长的期望。期望分三种水平。较高水平、过高水平和过低水平,它们分别对孩子产生不同的影响.较高水平是理想的,它对子女的激励较强,孩子感到家长对自己的期望,这期望会成为一种鞭策力量,同时孩子又意识到这期望不是高不可攀的,只要自己努力就能达到,于是加紧努力,以达到目标,不辜负家长的期望。期望的作用是很大的,我们不要忽略期望的作用,心理学对期望的作用是十分肯定的,这一点在“皮格马利翁效应”中已经说得十分明白:古希腊的神话故事告诉我们期望的力量是神奇的。有一个塞浦路斯的国王,总想雕刻一个心目中最美的美女,他全身心地认真雕刻着,幻想着这个美女能够成为真正的美女。他雕啊雕啊,期盼着、期盼着,后来他的行动感动了上帝,上帝就让那个雕像有了生命,国王欣喜若狂,给美女取了个名字叫“皮格玛利翁”。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“皮格玛利翁效应”。这神话告诉我们期望的作用,神话归神话,但期望的作用是现实的。我们一定要对孩子有恰当的期望。据南京师范大学对中学生的调查表明,家长期望孩子上大学的,学习成绩差的占4%,学习成绩优良的占26.2%;家长期望孩子中学毕业以后就参加工作的,学习成绩差的占29.5%,学习成绩优良的仅占2.6%。家长期望孩子上大学的,学生品德优良的占50%,品德较差的占4.8%;家长期望孩子中学毕业后就参加工作的,学生品德优良的占19.2%,品德较差的占14.1%。事实表明,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水平,同孩子的学习成绩和道德品质发展水平成正比。(过高的期望不在此列)我们对孩子的期望要适中,过高的期望也不好,现在不少家长“望子成龙”心切,期望过高,无视孩子的能力,非通着孩子当专家学者不可。期望脱离孩子实际,有的家长甚至对孩子说,你长大必须当总理。以家长为中心的亲子现象往往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延续,自己这一辈子没有实现的愿望要在孩子身上实现,自己没得到幸福要在孩子身上得到补偿,实际上是把孩子当做自己的化身。出于这种观念,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,导致教育的失成。家长对子女未来的学历有职业的期望过高是较为普通的。表现在多数家长要求子女的学历在大专以上或出国留学。对子女未来的职业的期望大多是级别高、地位优越的脑力劳动者,或是高收入的企业家。

关键词: 冬令营   研学旅行   家庭教育   少年军校  

河北勇振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,专营 魔鬼训练 常规体验式拓展 亲子活动 军训 青少年体验式教育 军旅体验(青少年军校) 研学旅行 等业务,有意向的客户请咨询我们,联系电话:18831036677(微信同号)    0310-2827999   QQ:523081465

CopyRight © 版权所有: 河北勇振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XML 备案号:冀ICP备2022028809号


手机版网站